学工动态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清明祭英烈 机电工程学院“行走的思政课”让革命历史可感可触

    发布时间:2025-04-09  发布者:王竞婧 点击阅读数:


    (通讯员:王竞婧)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4月3日上午,机电工程学院组织政工队伍代表、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40余人,前往武汉二七纪念馆开展“缅怀先烈承遗志 党旗领航谱新篇”清明祭英烈活动,把思政课搬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革命精神、在缅怀中传承红色基因。

     

    庄严仪式,一次跨越时空的丰碑致敬

     

    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全体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铮铮誓言表达对党的赤诚忠心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随后,全体人员整齐列队,肃立默哀,行三鞠躬礼,追思烈士丰功伟绩。

     

    伴随《献花曲》低回,党员代表步伐坚定,将花篮敬献到二七纪念碑前。学院党委书记郑玲莉和党委副书记谢姗姗缓步上前整理花篮缎带。全体党员环绕瞻仰烈士纪念碑一周,向革命先辈敬献白菊,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沉浸宣讲,一场薪火永续的信仰传承

     

    在二七纪念碑前,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开讲。“红齿轮”宣讲团成员赵宁致、王乐迪以“缅怀先烈承遗志,劳动筑梦向未来”为主题,展现京汉风暴的历史画卷。宣讲从“信仰之光”“劳动光荣”“建功有我”三个篇章展开,讲解二七大罢工中林祥谦、施洋以生命为烛、点亮“头可断血可流,信仰不可丢”的不灭灯塔的感人事迹,诉说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与崇高敬意。

     

    只要英雄的故事一直被大家知晓,他就鲜活地永存于世。宣讲员赵宁致表示,英烈虽然离去,但其胸怀大义、英勇牺牲的精神永不泯灭,希望能通过持续开展的理论宣讲,将英烈事迹进行影像再现,让革命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红色研学,一段震撼人心的深度对话

     

    从铁路工人用血泪筑成京汉铁路,到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从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与斗争,到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张张感人的泛黄图片,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生动呈现“二七”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带领师生见证风雨飘摇的峥嵘岁月。驻足于二七纪念馆内泛黄的文本册前,学生党员桂宇佳注视着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历史物件,低声感慨:这些物件比任何教科书都更震撼人心。

     

    “清明祭英烈,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红色精神的接力传承。”每年清明节前夕,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都会组织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师生走进烈士陵园、革命场馆传承英雄气概、感受家国热爱,通过庄严仪式、铿锵誓言、沉浸研学、共话共进等环节让革命历史可感可触,让思政课行得更深、走得更实。今年,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持续开课,师生共学共讲二七革命、英雄模范和纪念场馆“三个故事”,推动红色血脉、革命薪火在师生心中代代相传、永不熄灭。(审核:郑玲莉 谢姗姗)

     

    党员感悟分享:

    纪念碑下,烈士至上。清明时节,怀着崇敬之心走进武汉二七纪念馆。站在林祥谦、施洋等烈士的浮雕前,触摸到的不只是冰冷的大理石,更是滚烫的革命信仰。那些泛黄的工牌、锈迹斑斑的刑具,无声诉说着1923年铁路工人用鲜血书写的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精神。新时代的我们,更应传承这份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的铮铮铁骨,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征程,用实干担当续写先烈未竟的事业。

    ——王世杰

     

    站在二七纪念馆的展柜前,生锈的铜铃铛让我心头一颤。恍惚看见1923年的铁轨旁,那些与我年龄相仿的工人攥紧信号铃,用生命对抗压迫。他们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为了争取人权、为了抵抗军阀压迫、为了头上的皮鞭再也不落在身上、他们把铜铃撞响!用铁路工人大罢工发出工人阶级的声音。施洋,葛树贵等前辈,他们牺牲时正是壮年,但是面对诬告,诱降和枪口,他们没有妥协,慷慨就义。正是这些过早凋零的生命,用热血浇灌出今天的和平年代。作为新时代研究生,我们理应继承先辈遗志,不畏强权,敢为公理,这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李奎

     

    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信仰的力量。在二七纪念前,我们整齐列队敬献鲜花、集体默哀,重温入党誓词。当铿锵的誓言回荡在广场上,我仿佛看到百年前京汉铁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抗争的身影。步入纪念馆,泛黄的史料与斑驳的文物无声诉说着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这更让我领悟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此次祭扫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场使命的接力。

    ——李咏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