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星)5月16日,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联合“红齿轮”志愿服务队走进关西社区,以“趣味科学·动手探索”为主题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活动聚焦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通过“吸管排箫”“纸杯投影仪”两个科普实验,引导社区儿童在动手实践中感知物理原理,激发科学兴趣。
“原来科学也能‘演奏’音乐!”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通过裁剪、排列和固定吸管,用不同长度的吸管制作出简易排箫。孩子们发现长吸管吹奏时音调低沉,短吸管则发出高亢的声音。志愿者解释道:“吸管内的空气柱长度决定了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尖锐。”随着孩子们尝试吹奏简单的旋律,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跃动的音符。
“光沿直线传播,穿过小孔后上下左右位置互换,形成倒立实像。”另一组实验桌上,孩子们用纸杯、手电筒和白纸体验了小孔成像的奇妙现象。他们在纸杯底部戳出小孔,倒扣后用手电筒照射杯口,白纸上立刻呈现出倒立的清晰影像。孩子们还尝试调整孔洞大小和光源距离,观察影像明暗与清晰度的变化,在实践中直观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本次活动通过“生活化实验+互动化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碰的趣味体验,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观察力与创造力,更以“社区科普微课堂”形式推动了科学教育资源的普惠共享,进一步助推高校与社区联动,为社区孩子科学素质提升注入青春力量。(审稿 郑玲莉 谢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