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星)2025年3月,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全国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为契机,依托学院“红齿轮聚力行动”学生工作品牌,围绕“五力并举”(向心力、传动力、内驱力、协同力、助推力)育人格局,紧扣“雷锋精神永赓续 青春使命共践行”主题,策划实施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思想铸魂、主题学习、红色传承、科普实践、劳动育人、志愿服务六大板块,推动雷锋精神与学科特色深度融合,以“小齿轮”的精准联动凝聚“大思政”育人合力,为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注入红色动能。
一、思想铸魂:筑牢信仰根基,深植精神沃土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3月5日,学院承办学校“雷锋月”主题升旗仪式,校党委副书记李志旭号召现场1500余名师生传承雷锋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红齿轮”志愿者代表们朗诵《雷锋之歌》,吹响学习雷锋精神的集结号,再现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辉。通过沉浸式的仪式教育,雷锋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滋养着理想信念的沃土,让“为人民服务”的种子在青春的土壤中悄然生根。
二、主题学习:学思践悟强信念,骨干引领树新风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学院紧扣“学”与“践”双主线,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主题学习体系。3月27日,学院召开“雷锋月”主题志愿者培训,学院团委书记徐博文结合志愿服务案例,从“时代意义、服务意识、活动规范”三方面展开培训,强调学生干部需“思想有高度、服务有温度、创新有力度”。会后,各班级团支部迅速响应,通过观看《雷锋日记》纪录片、研读《雷锋的故事》选篇、组织“我的志愿微光”分享会等形式深化学习。活动覆盖全院78个团支部,形成“骨干带头学、全员参与学”的浓厚氛围。
三、红色传承:情景课堂浸润童心,艺术思政培根铸魂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3月15日,机电工程学院联合法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走进梨园小学,以“情景剧+艺术课堂”创新形式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两院志愿者身着年代感工装,原创编排《螺丝钉的旅程》《雨夜护送母子行》情景短剧,生动演绎雷锋冒雨护送母子、深夜缝补战友衣物的经典故事;朗诵诗篇《永远的雷锋》,带领80名小学生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沉浸式“学雷锋”课堂以艺术赋能思政,让雷锋精神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四、科普实践:科创赋能志愿,播撒科学火种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3月21日,“红齿轮”志愿服务队赴关西社区开展“空气号角”科普实验。志愿者以废弃塑料瓶、吸管为教具,讲解空气振动原理,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发声神器”。通过调整吸管插入深度感知音调变化,在瓶身彩绘创意图案融合美育教育。活动将雷锋“钻研精神”融入科学启蒙,惠及社区儿童120余人,推动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品牌化升级。
五、劳动育人:躬身文明建设,淬炼实干品格
“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3月16日和3月30日,学院开展“学雷锋·净校园”主题劳动教育,“红齿轮”志愿者化身校园“美容师”,对责任区道路、宣传栏及卫生死角展开地毯式清扫,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地面、门窗等进行全方位的清理,让责任区和“一站式”学生社区焕然一新,“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螺丝钉精神”在躬身实践中薪火相传。
六、志愿服务:护航城市动脉,传递文明温度
“真正的青春属于力争上游的人。”自3月8日起,“红齿轮”志愿服务队以“常态化、专业化、品牌化”为目标,每周组织20名志愿者通过“清洁维护、购票导引、重点帮扶”三大模块赴金融港北地铁站开展服务,本月累计参与志愿者达80人次,服务时长突破500小时,惠及乘客超1000人,为城市文明窗口增添了青春亮色。
机电工程学院“雷锋月”系列活动累计开展活动25场,参与师生500人次,服务群众超1500人,让思想引领有高度、服务社会有温度、品牌建设有力度,激励众多机电学子自觉投身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的行列之中。下一步,机电工程学院将深化“红齿轮聚力行动”:强化“向心力”,推进“红色基因+双创素养”育人矩阵建设;深化“内驱力”,完善“典型选树+榜样宣讲”激励机制;拓展“协同力”,整合校地社资源,打造志愿服务生态圈;提升“传动力”,推动地铁志愿服务、社区科普教育纳入常态化“第二课堂”体系;激活“助推力”,以“学霸计划”“创咖基地”赋能学生成长。让“红齿轮”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永葆转速,以青春奉献谱写强国征程的机电篇章!(审稿 郑玲莉 谢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