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三百年土楼变身科学启蒙站:“红齿轮”创梦薪火科普实践团赴福建龙岩开展科普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5  发布者:杨星 点击阅读数:


    (通讯员 杨星)7月31日至8月2日,机电工程学院“红齿轮”创梦薪火科普实践团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特色土楼——永福楼进行为期三天的科普实践活动。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的故乡,这座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土楼首次以“院士精神传承地”与“青少年科学启蒙站”双重身份,上演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科技文化对话。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郑小涛、副院长林纬,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宋刚,机电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杨星及学生代表参与此次活动。

     

     在文创中心展区,实践团精心打造了一场融合古今的科技文化盛宴。他们以传奇文物“越王勾践剑”为文化核心,通过1:1精准复刻的青铜剑和配套设计的原创文创印章,构建了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场景。参观者只需用手机扫描印章图案,便能即刻触发AR全息投影,仿佛瞬间置身于春秋时期的铸剑工坊,亲眼目睹“复合金属工艺”、“热镀锡法”等凝聚古人智慧的科技奇迹。这一新颖独特的展示形式,吸引了涂善东院士、孙丽丽院士等一众专家学者热情参与,并围绕展示内容与实践团成员展开了深入交流,对这种以现代科技活化传统文化、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给予了高度赞赏。

     

     

     

     

    图为实践团成员布置的文创展台

    在磷矿科普展区,实践团成员精心制作了《磷元素: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农业的营养密码》科普展板,系统阐述了磷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及其从传统“草木灰施肥”到现代“精准营养调控”的科技发展历程。为了帮助参观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磷矿加工工艺,实践团成员发挥专业特长,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磷石灰煅烧塔的精细模型,将抽象的工业流程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科普效果。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与会嘉宾作科普介绍

     

    图为实践团成员制作的磷石灰煅烧塔3D打印件

    据悉,6月启动筹备工作以来,“红齿轮”创梦薪火科普实践团围绕院士科普基地建设需求,系统推进三大核心任务:文化载体创新方面,完成原创文创印章设计,融合传统篆刻艺术与现代AR触发功能,设计包含剑纹、云纹等元素的多套纹样方案;数字技术研发环节,基于Unity完成AR交互系统开发,实现“扫描-识别-投影”全流程响应;3D打印建模方面,完成磷石灰煅烧塔3D模型设计与分件打印,实现结构精细还原。

    此次科普活动中,实践团通过特色印章展示传统文化、AR技术还原古代科学奇迹3D打印具象化工科知识等多元形式,形成“文化赋能+科技启蒙”的独特模式。活动不仅为当地青少年打开了多元成长通道,更通过院士精神感召、高校资源下沉、科研成果可视化展示,有效构建起“科学家---大学生---青少年”的代际传承链条。(审稿  郑玲莉 谢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