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星)为探寻革命历史遗迹,感悟红色文化底蕴,8月1日,“红齿轮”创梦薪火科普实践团赴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下洋镇月流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林纬、艺术设计学院专业教师宋刚、机电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杨星参与此次活动。
月流村是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游击队的主要游击区之一,村内始建于17世纪初的永福楼,为四层土木结构楼,占地约1500平方米,是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红色遗址。1935年3月,红九团攻克永福楼并进驻此地,随后与红八团及张鼎丞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为月流会议的召开奠定基础。楼前石阶火攻遗迹、墙脚挖洞轮廓至今清晰可辨,见证了红军铲除民团、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此外,永福楼还是曾昭生等革命前辈的故居,孕育了曾建平、曾昭灿等多位烈士与“五老”人员,更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兼具革命历史价值与人文底蕴。
实践团成员沿永福楼斑驳的石阶缓步而上,依次参观楼内革命历史展区。墙上悬挂的史料图片、实物展品,生动再现了红九团进驻永福楼、月流会议召开等历史场景。成员们驻足于“火攻遗迹”前,重温1935年红军攻克土楼的战斗故事,深切感受革命先辈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
林纬与月流村老党员、村民代表围坐交谈,详细询问永福楼在游击战争时期的具体历史细节。村民们回忆起祖辈口耳相传的红军故事,讲述了曾昭生等革命前辈投身革命、支援红军的感人事迹。“永福楼的一砖一瓦都藏着历史,我们有责任把这些故事讲给年轻人听。”一位村民感慨道。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在亲身体验中深化了对闽西南游击战争历史的理解,真切感悟到革命先辈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未来,机电工程学院将以此次革命精神教育为契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审稿 郑玲莉 谢姗姗)